——国机集团塑造责任品牌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成立于1997年1月,是我国机械工业领域业务覆盖面广泛、产业链优势突出、研发能力较强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已形成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三大业务板块,业务领域覆盖国民经济的大部分重要产业,经营业务拓展到五大洲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度,集团首度入选《财富》“世界企业500强”,列第435位。
多年来,国机集团秉承“合力同行,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以引领机械工业前进方向、创新机械工业发展道路为己任,积极开展“和”文化建设,致力于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公司管理运营之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010年,国机集团发布了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向利益相关方全面披露了集团成立以来的履责行动和绩效。在此基础上,集团2011年编制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社会责任战略规划》,总结了两年来的社会责任实践,为未来社会责任工作的推进指明了方向。集团将围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制造服务业两大核心业务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性装备工业集团。
经济发展成功再造新国机
——良好经营业绩。国机集团不断开拓市场发展空间,加速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经营业绩,实现了包容性增长。截至2011年底,营业收入1910亿元,利润总额78亿元,进出口总额110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5.6%、16.8%和28.8%,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0年销售收入达224.87亿美元,2011年首次成功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第435位,是除汽车行业外首家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机械工业企业。
——协同整合全产业链发展。国机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形成了涵盖设计、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工程承包、贸易和服务等方面完整产业链的协同能力,并加强资本运作,逐步形成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三大业务板块。集团致力打造装备制造“航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林业机械、地质装备制造企业和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机械行业的整体进步。大力拓展工程承包,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积极扩大贸易服务,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产品贸易、汽车服务贸易为主导的贸易产品多元化、贸易方式多样化和贸易市场全球化的格局。持续加强资本运作,使资源向高效益领域——优势业务、优势企业和优秀经营者流动与集中。
——管理变革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推进管理创新,加强战略管理、推进EVA考核、强化品牌建设、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国机集团总部从2002年开始,逐步建立了质量(ISO9001:2008)、环境(ISO1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OHSAS18001:2001)和社会责任(SA8000:2008)四标一体管理体系,并先后通过了相关认证,获得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社会责任体系认证证书。
自主创新打造科技型企业
国机集团坚持走创新驱动型发展之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产业化进程,培养科技人才队伍,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对集团效益增长的贡献,成为中国机械装备制造技术的领跑者。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贸金”相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重型机械、电站设备、石化通用、机床工具、汽车工程及环保设备等领域拥有领先的研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2010年设立中央研究院,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在更高层面上参与全球竞争。同时,加大科技投入,通过专项科技发展基金支持科研项目投入,为共性技术、专有技术、特色技术的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2011年,集团科技投入35亿元,同比增长17%。此外,积极承担国家科研项目。2011年国机集团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优秀成果奖28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科技进步奖90项,勘察设计类94项。2011年,新增国家科研项目72项,新增国技科研经费2.2亿元。
——促进自主创新发展。目前,国机集团共拥有28家国家一类科研院所,其产业化发展是促进集团向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高端扩张、实现技术与资本对接的关键路径。实现了由单一的研究院所向现代新型高科技产品型企业的转变。集团所属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机院)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重大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集团所属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三家单位助力“天宫”、“神八”太空之吻,彰显自身科技实力和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撑、支持作用。
——培养科技人才队伍。国机集团努力建设了一支与国机集团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截至2011年底,集团专业技术人员3114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49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1298人。目前集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62人,百千万工程人选17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人。
——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支持所属企业参加国家、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研讨会及时为企业提供标准行业信息。截至2011年底,国机集团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标准数(国际、国家及行业),累计1709项。其中,国家标准数1018项,涉及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进以专利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战略。2011年,集团获得授权专利658项,其中发明专利133项。
员工发展共建共享共成长
国机集团坚持“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发展成果由全体员工共享”的理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人才强企战略,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职工素质和能力,保障职工权益,关注企业民生;完善以分配制度为主的一系列制度体系,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坚持公平正义,使广大员工平等、广泛地投身到集团改革发展之中。用共同发展的理念凝聚人才,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才,用发展的事业造就人才。
——保护员工权益。集团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2011年正式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所属各级单位工会组织建会率100%,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协商和沟通,不断推进以职代会为核心的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保障员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权利,坚持厂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加强员工培训。坚持内外、长短结合的方针,坚持针对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培养教育平台,优化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国际培训、岗位轮换、专题研修等系统化的多元培训形式,同步推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集团培训教育模式。2011年,集团总部高层次培训约700人次。组织国外培训项目2期,培训人员23人。
——促进员工发展。创新人才招聘机制,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吸引大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畅通员工职业发展路径,倡导平等工作机会,企业岗位100%实行竞聘上岗。加强企业家队伍、经营管理团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发展与激励,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十一五”期间,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增长69.5%。集团还建立责权利相一致、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工资分配制度,实现业绩考核与资源配置的良性互动。建立总部员工薪酬与子公司员工薪酬挂钩、与所属最困难企业员工最低薪酬挂钩的联动机制。
——注重关爱员工。探索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员工关爱制度,在职员工、退休员工、困难员工三个方面,依据员工需求展开多元的个性化关怀,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发展爱心基金,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将主要来源于集团拨款以及所属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捐赠资助社会公益事业,开展紧密围绕“困难职工就医、子女教育与生活救助”三个核心议题的公益活动。通过强化爱心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运作职能,使国机困难职工救助工作实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安全生产居安思危固根基
国机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应急体系,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致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近两年,集团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保持基本稳定,为集团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健全安全生产体系。集团及所属企业均建立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构、监督管理机构和应急指挥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安全生产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制定规章制度和办法,使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2011年,集团与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各个岗位、每个环节,构筑了覆盖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或改造现有存在安全隐患的陈旧、落后设施、设备,确保安全运行。并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在生产安全事故和境外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控制和处置事故、事件,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营造安全生产文化。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将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取证工作纳入了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重点,有力提高了集团系统安全生产管理专业能力。
——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强化和规范总承包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管,发布实施《集团公司工程总承包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意见》,各有关企业均制定了总承包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或管理细则,进一步落实分包单位安全生产责任,有效控制分包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环保节约绿色低碳创未来
国机集团致力于将企业的战略发展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结合机械工业的特点,依托集团的环保科技优势,以提升产业环保水平为己任,强化绿色管理体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实施绿色生产,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完善体系强化绿色管理。国机集团着力构建节能减排“三大体系”。集团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由副总裁任主任的节能减排工作办公室,并安排有专门部门具体负责节能减排的日常工作。集团下属二级企业,已经全部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奖惩体系。将节能减排目标实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下级单位。
——节能减排推行绿色生产。近两年集团所属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累计近2亿元,实施技术改造、工艺改造和节能措施500余项。“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国机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基数减少62.99%,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基数减少67.24%,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比2005年基数减少37.06%,二氧化硫(S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2.92%。将环保理念和要求充分融入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和材料等的选择中,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环保创新实现绿色发展。集团发挥在新能源领域形成的优势,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商业模式转型,加大在绿色设计、绿色工程以及新能源、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投入,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全面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集团所属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开展的“大型工程机械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节能装载机和平地机,试制的节能装载机与普通6吨装载机典型机械相比节能9%~20%,节能平地机与普通平地机典型机型相比节能5%~10%。
——节约环保坚持绿色办公。在日常工作中践行环保绿色实践,努力降低公司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坚持绿色低碳办公,加强环保宣传培训。
企业公民合力同行促和谐
国机集团秉承“合力同行、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在全球开展负责任的运营,坚持将履行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方实现互利共赢作为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认真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打造企业公民的良好形象,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合作促进互利共赢。积极开展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推动自身、行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完善政企沟通协作机制,增进了解并保持与当地政府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强同业战略合作,带动一大批供应商与集团共同成长;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动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截至2011年,共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4个;推进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是多家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2011年,集团获银行授信额度超过2000亿元,长期信用等级为AAA。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严格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诚实纳税、积极践行国际企业公民责任。截至2011年底,集团业务已经遍及安哥拉、苏丹、赤道几内亚等20多个非洲国家,积极参与当地水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相关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为改善非洲当地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做出积极贡献。直接和间接地为非洲提供了1.3万个就业岗位。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搭建战略化公益平台,热心参与灾害救助、扶贫济困、安老助孤、支教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对帮困助学领域长期承诺。视对口帮扶的四省七县的发展为己任,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积极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建立“爱心基金”,截至2011年底,通过该基金发起帮困1880余名职工,助学680名职工子女。
——员工公益与志愿者团队。集团及所属企业员工热心公益活动,扶困助学,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集团及所属企业鼓励并组织员工参与敬老、助孤、帮残等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并组建志愿者团队支持与参与国家或地区重要活动,取得可人成绩,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
2012年是国机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年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国机集团将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价值国机、创新国机、绿色国机、责任国机、幸福国机。紧紧围绕“广受尊重的、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工业引领者”的社会责任战略定位,与利益相关方携手再创国机新辉煌!
(本文章摘自5月8日《经济日报》)
地址: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云峰南街17号 邮编:110022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综合办公室:024-25852950 经营管理部:024-25872276/25851536 E-mail:srif@chinasrif.com
辽ICP备05018365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602000075号
主要从事铸件方面的研究,开发,技术推广及产品生产加工.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