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企改革的时间与理论争论一样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近期,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国企的讨论争论又多了起来。在中美第五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国企改革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欧盟委员会在2013年7月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将适用于国有企业的反垄断和并购条款列入议程。
美国、中国和欧盟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同时也是政治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相互最重要的双边谈判(对话)中都不约而同地把中国国企的定位和国企的改革路径列为重要的议题,可见中国国企的改革问题确实已经跨越国界成为了重要的国际议题。
首先是中国对世界经济政治特别是世界能源格局的影响力大幅增加;其次是国企特别是能源国企这些年来在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大大增强,目前八成大额海外并购来自国企,且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最后是国企尤其是能源国企的优势地位并非完全靠创新能力与高效率的运营获得,带着与政府千丝万缕的不透明的关系参与市场竞争有违公平的市场原则。
从“奢侈消费”到“垄断”,国有能源企业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目前,社会各界对国有大型能源企业的行政垄断以及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和低效率现象普遍不满,这与国有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对垄断企业缺乏监管等有着密切关系。在市场化已成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能源企业正在由内而外地推进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但目前的改革成果与公众的期待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国内学者、媒体和社会关于国企央企改革的讨论争论比这要复杂得多,因为这不仅仅有“公平”“透明”与否,“规则如何适应”的争论,而且往往还参入了“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以及“集团利益”、“切身利益”的纠葛。正是在这种既不具备辨明理论是非曲折价值取向、又不能深入探究现实的实践对日后长远影响的大环境下,过去十年国企的改革基本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
从实践的角度看,这几年资源垄断型的资源型央企特别是能源央企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资源型央企特别是能源企业的海外并购更是一枝独秀,扩张极为强劲,这也就造成美国欧盟日益重视中国国企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国政府的关注和参与是必然的,对中国政府和央企而言也不见得是件坏事,这有可能加快改革的步伐。
中美第五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欧盟贸易谈判所透露出来的内容大致也点明了不远未来中国国企的改革方向,一是要加快政企分开的改革,让政企关系在市场上是完全公开的透明的,让企业成为完全的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要加快社企分离的改革,让企业成为目标明晰责任明确的企业,让国企的“预算约束”能真正硬起来。
国企改革是要进一步明晰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是企业的定位问题。有许多改革是一次性的,而且主动权往往不在企业里,驱动力和选择权多在政府手里,特别是能源企业改革。尽管主动权不在企业手里,但企业的互动配合也非常重要,国企改革必须有政府、企业、社会和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才能成功。
与过去三十年几次大的国企改革历程相比,这一次的深度和广度将是前所未有的,它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力也将是深远的,因此,它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国企改革是个老话题,今天迎来了新的挑战。中国顶层政治家的历史视野、价值取向和政治担当至为重要,企业家则主要是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负责。
(本文章摘自《中国能源报》。)
地址: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云峰南街17号 邮编:110022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综合办公室:024-25852950 经营管理部:024-25872276/25851536 E-mail:srif@chinasrif.com
辽ICP备05018365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602000075号
主要从事铸件方面的研究,开发,技术推广及产品生产加工.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